Ngọc Lý
-
Số bài
:
3255
-
Điểm thưởng
:
0
- Từ: 27.08.2005
|
张戎
-
26.02.2008 11:21:04
本书中文版原本计划由台湾 远流出版公司发行,但书中指称 中华民国国军将军 胡宗南“有可能是 红色代理人”,引起胡的家人不满,直接找上该公司董事长 王荣文踢馆,导致该公司最后放弃出版。几经波折之下,最后由香港开放出版社印行。张戎说,该书“是一个认识毛泽东的新的视野”,“希望给读者提供一个崭新的角度了解毛泽东”,“书中没有作者的主观评语,没有用字眼去批判毛泽东”,“只是用事实说话,由读者自己去感觉毛泽东值不值得批评或夸奖”。 为了撰写这本书,张戎跑遍全世界的 图书馆,比如 东柏林、 前苏联、 阿尔巴尼亚等国的档案馆。她采访了毛泽东的亲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如 孟锦云、 施哲、 章含之、 张玉凤等以及早年的 罗章龙、 易礼容、 曾志、 李淑一、 萧克等,共过事的 王光美、 李立三的夫人、 林彪的女儿、 博古的女儿、 王明的儿子、 邓小平的继母等等,还有在台湾的 张学良、 陈立夫、 蒋纬国等等, 而且有的不止一次 [1]。 香港《开放》月刊总编辑 金钟声称,毛泽东不为人知的故事还很多,未来会一部一部问世。“毛逝世三十年来,第一个十年有 李锐的《庐山会议实录》;第二个十年有 李志绥的《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》;第三个十年就是张戎夫妇的《毛泽东:鲜为人知的故事》。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。” 书中对历史事件的描述 此条目或章节的中立性有争议。内容、语调可能带有明显的个人观点或地方色彩。(2007年10月20日) 加上此模板的编辑者需在 讨论页说明此文中立性有争议的原因,以便让各编辑者讨论和改善。 在编辑之前请务必察看讨论页。 - 毛泽东在加入中国共产党后,曾经收取来自苏联提供的“职业革命家津贴”,并十分感叹其改善物资生活之大用。在江西崛起之时,毛曾纵容李韶九等人,假借肃清内部奸细的名义,以酷刑残害异己,株连成千上万无辜。
- 延安整风运动的起点被张戎追溯到江西时期的打AB团运动和富田事变。
- 红军强渡大渡河的故事是伪造的,部队只是从铁锁桥上走了过去,对面没有机关枪扫射。在军阀割据的形势下,蒋介石把红军赶入贵州,他才能以剿匪的名义把中央军进驻,红军只是一个棋子。
- 西安事变的内幕:证实张学良当时不是为逼蒋抗日,而是要取代蒋介石。
- 毛泽东在蒋中正阵营里安置了四个红色代理人──邵力子、张治中、卫立煌,以及胡宗南;这四个人皆有扭转乾坤之功,毛泽东全靠他们里应外合,赢得内战胜利。
- 毛泽东签订《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》的时候,同时也签订了承认东北和新疆是苏联势力范围的秘密协议。
- 原子弹之谜:毛泽东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就是他造了原子弹,甚至是“一箭三星”,使中国成了军事强国。但《毛泽东:鲜为人知的故事》书里用了大量史料证实,中国造不了原子弹;那个造原子弹的基地,只是苏联专家们设在中国的第二个工厂而已。
- 饿死人民换原子弹:中国的工业化其实是军事化,那援外156个项目都是搞军事的。如果中国不出口农产品来换取军事化技术,那一个人也不会饿死。张戎指出,毛泽东为了造原子弹死的人,已超过两颗在日本爆炸的原子弹炸死人数的一百倍。
争议 - 2006年10月《纽约时报》的纪思道(N. Kristof)披露,被张戎列入受采访者名单的章含之否认曾接受张本人的采访。
- 耶鲁大学教授史景迁(J. Spence)在《纽约书评》上指出张戎的某些参考书不是严肃出版物,从中找不到任何资料来源。
- 澳大利亚H. McDonald在《The Age》(2005.10.8)上也作出披露:该报记者最近到泸定桥采访,未能找到张戎所讲的那位当时93岁的老太太,也没找到任何能记得此人的人。但是记者找到一位现年85岁的寡妇李桂秀,据当地人说是唯一活着的见证人。“李老太太说战斗确实打了”。“是在傍晚打起来的”。McDonald引述哥伦比亚大学教授T. Bernstein的话:张戎“这本书对当代中国研究是一大祸害”。
-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林培瑞(Perry Link)也承认该书有违事实曲解史料。
-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黎安友(A. Nathan)于十一月在《伦敦书评》上列举了书中大量违背史实的耸人听闻之论,确凿证明“张戎和哈利戴是一对饶舌乌鸦(magpies)” 。
- 有些史学家认为,该书不少观点缺乏论据,与史实有出入。张文讲:“……毛在陕北只留两万来部队,不到胡宗南廿五万大军的十分之一……”(《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》第93页),但根据1986年1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的《盛文先生访问录》第68页,盛文说:“共党有十五万兵,我们只有八万。”
- 张戎在书中直指中华民国国军名将胡宗南是“红色代理人”(red sleeper),导致胡宗南的后人及旧部属群起抗议。
- 2006年3月28日,前任中华民国国家安全局第一副局长、前驻新加坡代表胡为真(胡宗南之子)透过台湾远流出版事业公司董事长王荣文表达对本书的不满:“为了维护父亲名节,什么事都可以做;出版前是朋友,出版后是敌人。”3月30日,王荣文建议作者放弃在第二十九章写胡宗南。
- 2006年4月,王荣文指出:张戎并没有直接证据,书中却说“胡宗南是共谍,还把他的部属一一送入虎口”,“这是品德上严厉的指控。”所以远流出版事业公司决定放弃出版中文版。王荣文对于“失去了一本畅销书”表示遗憾,有“怅然若失的感觉”。
评价 - 英国《卫报》、《泰晤士报》、《每日邮电报》、《观察家报》都做了大篇幅的采访报导,美国《时代》杂志称:“这本书的威力像原子弹。”
- 许倬云认为《毛泽东:不为人知的故事》不是学术著作,但很不幸地被误以为是学术著作。……基本上属于垃圾,不必为了保护言论自由而留下垃圾。
- 中研院近代史所所长陈永发认为,“没有足够证据”显示胡宗南是中国共产党的间谍,“张戎要这么质疑,必须要举证。”“不能把战争胜败都说是特务的问题”。他说张戎的作品太快跳进结论,对毛泽东有先入为主之见,“所以尽管取得了大量苏联、东欧档案和口述资料,却只看到其中不利于毛泽东的各种批评和指斥”,这本书可定位一本“有学术根底的通俗著作”。在书评的结尾,陈教授提到:
“ 毛泽东如何成功地成为中国民族主义和马列主义的诠释者和代言人,是中共建国以前党史的主要问题,而如何解释中国民族主义和马列主义,则是中共建国以后党史的最重要问题。很遗憾的是,张戎夫妇耗费了极大的心力,发掘了所谓我们所不知道的毛泽东,却无助于这两大问题的解答。毛泽东带给中国人民的,既有解放,也有奴役,既有浴火重生,也有红色恐怖,既有信仰,也有咀咒;他从小就有救国救民的主观愿望,有用世之心;在拥抱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,相信阶级斗争是科学真理,是促成社会进步的不二法门。但是他为了实践马列主义所楬橥的理想,也主张冲破所有外在世界加在他身上的各种网罗和限制,虽千万人吾往矣,尤其不在乎是否犠牲部份人命…… ” - 台湾静宜大学法律学系教授黄瑞明认为:“不管张著的史学价值如何,它既然不是一本诲淫诲盗之书,就有被出版的权利。”“由于这一事件涉及到重量级人士(知名出版家与中研院院士),加上张戎又是一个与台湾没有任何渊源的大陆作家,所以,即使是一些喜爱标榜‘用文明来说服’的名家也全都噤声不语。讽刺的是,就在毛泽东的三十周年忌日即将来临前夕,张戎的著作竟然只能在实施一国两制的香港出版。”(〈《达芬奇》能《毛泽东》却不能〉,原刊于台湾《苹果日报》2006年9月7日〈论坛〉版。) 注释
^ 马建:评张戎的新书《毛泽东:不为人知的故事》 外部链接 取自" 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/index.php?title=%E6%AF%9B%E6%BE%A4%E6%9D%B1%EF%BC%9A%E9%AE%AE%E7%82%BA%E4%BA%BA%E7%9F%A5%E7%9A%84%E6%95%85%E4%BA%8B&variant=zh-cn"
<bài viết được chỉnh sửa lúc 26.02.2008 11:26:52 bởi Ngọc Lý >
|
|